【濕氣不除百病生】什麼是濕氣?體內濕氣重如何祛濕?

by | 6 月 28, 2023 | 飲食養生

【濕氣不除百病生】什麼是濕氣?體內濕氣重如何祛濕?

我們平日總是聽到人們說不舒服是因為「濕氣重」,很多人都知道體內如果濕氣重,會引發很多症狀,俗話說「濕氣不除百病生」,從中醫專業的角度來看,過重的濕氣的確是導致疾病的「六淫邪氣」之一,但到底什麼是濕氣?濕氣從哪裡來?以及要如何去除濕氣?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什麼是濕氣

簡單來說濕氣就是人體代謝或排除水分的功能出了問題,水氣或水液異常堆積停留在體內,導致身體出現不適,而濕氣的成因又分為內外兩種,分別稱為內濕與外濕:

  • 內濕:多因飲食偏好油膩、生冷、甜食等,或暴飲暴食、缺乏運動,長期下來導致脾胃功能減弱,代謝和運化傳輸水液的功能異常,水氣在身體停滯久了,就會讓身體生病。
  • 外濕:指外在環境太過潮濕,如多雨季節、居住環境、涉水淋雨等,過多的水氣容易從呼吸道或皮膚滲入體引發疾病,像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,天氣較為潮濕,因此出現濕氣重的比例就比較高。

雖說濕氣分內外,但實際上兩者是互相影響且時常並見的,比如居住在過於潮濕的地方,容易引動內濕,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常,而脾虛之人,也特別容易受外在潮濕環境影響加重體內的濕氣。

濕氣重有哪些表現

如何判斷體內濕氣重不重呢?依照濕氣的性質,如果濕氣重的話,身體會出現下列表現:

  • 濕性重濁:濕氣會讓人感到有沉重的感覺,尤其環境或氣候潮濕時,容易感到身體頭部昏重、關節酸楚沉重感,此外濕氣會有穢濁不清的感覺,比如皮膚頭髮愛出油、頭皮屑、皮膚瘙癢等。
  • 濕性黏滯:即黏著、停滯,一般常見判斷有沒有濕氣的方法就是觀察糞便,如果大便型軟、排便感覺黏膩不清爽,便後不容易擦乾淨,甚至容易黏在馬桶要沖好幾次,都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。
  • 濕性趨下:濕的特性與水相似,都是往下走,所以濕氣容易停滯在下半身,如下肢的水腫,尤其是小腿、腳踝處的水腫,此外像風濕性關節炎也以膝關節、踝關節等下肢問題比較常見。
  • 濕易傷脾:中醫認為脾臟喜燥惡濕,主運輸消化水分,因此脾胃功能虛弱的人容易滋生濕氣,反過來說,若是感受的濕氣太重,超過了脾胃運化的能力,也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停滯,所以濕氣重的人脾胃功能往往比較差,比如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腹脹腹瀉等,此外由於脾主肌肉,濕邪損傷脾氣會影響肌肉的力量與生長,因此也會導致肌肉疲乏無力、肥胖等問題。
濕氣重有哪些表現

濕氣不除對人體有什麼影響

如果出現了上述徵兆而不管不顧,濕氣長期停滯體內,可能會進一步引發下列疾病:

  • 濕氣停滯於呼吸道,容易出現慢性咳嗽、鼻子過敏、氣喘。
  • 濕氣停滯於皮膚,則會出現濕疹、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,或是香港腳、體味過重等問題。
  • 濕氣黏滯,會影響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,容易導致肥胖和三高,長期下來會增加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  • 濕氣容易停滯膝關節或踝關節,導致關節沉重、僵硬、麻木、疼痛,尤其在氣候變化或是下雨天會更加明顯。
  • 女性可能出現白帶過多、月經不調,或是容易發炎感染。

如何祛除濕氣

濕氣具有黏著停滯、無孔不入的性質,因此濕氣是「六淫邪氣」中最難祛除的一種,所謂「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」,濕氣導致的問題通常延綿日久,反覆難解,不易根除,而祛除濕氣的調理所需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,需要耐心且持續。

由於外濕與外在環境有關,因此在生活上可以改善居住環境、善用除濕機、避免涉水淋雨等,而內濕是由於脾胃虛弱,其運化水濕的能力不足以有效清除代謝水分,因此強健脾胃、增強運化水濕的能力是祛除濕氣的關鍵,即中醫所說的「健脾祛濕」,而最著名的健脾祛濕食療良方,就是大家所知的「四神湯」,如果有上述表現,覺得自己濕氣重的話,平日可以多吃四神湯,來去除體內的濕氣。

市面上有許多販賣四神湯的小吃攤,實際內料少放了芡實或茯苓,變成「二神湯」或「三神湯」,效果上會差了不少,建議可以去中藥房自行購買藥材來熬煮,或是選擇具備完整配方的調理包,才能吃到完整的功效哦。

延伸閱讀:夏天濕氣重,首推四神湯—傳統小吃的神奇效果

資料來源

以下內容你可能也會有興趣

訂閱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