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間減少外出,食物採購的區間也隨之拉長,因此耐放食材的挑選就顯得重要,不僅能放得比較久,同時也得要兼顧營養均衡,確保家人能吃到各類營養充足的食物

疫情期間減少外出,食物採購的區間也隨之拉長,因此耐放食材的挑選就顯得重要,不僅能放得比較久,同時也得要兼顧營養均衡,確保家人能吃到各類營養充足的食物
國民健康署提供6式坐著動長者肌力、肌耐力的運動,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,運動前,除先留意身體的狀況外,坐在穩固的椅子上讓自己隨時可抓握,若坐在…
(優活健康網新聞部/綜合報導)根據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,65歲以上老人中,約每6人,就有1人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(15.5%),而依衛福部歷年死因統計,跌倒也是導致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。跌倒會造成頭部受...
那怎樣才能逆轉勝、從敗部復活?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提醒,四個方面要注意,吃得營養且天然、優化腸道菌相、過上排毒新生活,以及最重要的:活得開心!
疫情持續延燒,菜市場人擠人增加群聚風險,足不出戶待在家自「煮」防疫成為全民運動,無法常跑市場及超市,外送蔬菜亦很方便,但民眾希望買到新鮮又耐放的蔬果…
11歲的小智身材圓滾滾,像個米其林寶寶,每天至少1至2杯手搖飲料,讓166公分的他,體重突破99公斤。近期家人因小智脖子及腋下的皮膚變得粗黑,懷疑…
醫師提醒,「夜尿」可能是身體亮紅燈的警訊,可能與心血管疾病、攝護腺疾病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、睡眠障礙等四大疾病有關,年長者更要小心夜間如廁跌倒次數..
40多歲的衛教師程小姐靠著流利口才,提供病患和家屬專業諮詢,不料數年前開始出現陣發性失語、失憶,檢查後才知是癲癇,並在左腦發現一個動靜脈畸形瘤,研判與癲癇有關。
研究發現,睡不夠的兒童青少年不但白天容易有嗜睡狀況,睡眠太少的幼童較容易有情緒和行為困擾及過動傾向,而青少年睡眠太少則和憂鬱及焦慮的情緒相關。
代謝症候群不是病,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總稱,不良的生活型態占50%、遺傳因素20%。體內須由胰島素調控血糖,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變差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