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icon 安永生活誌

新冠肺炎改變生活 「坐」困家中有隱憂

坐式生活-新冠肺炎-生活型態

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,便屬於久坐,已有多項研究證實,易增加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率,造成骨骼傷害、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。

據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指出,超過五成民眾在近一個月的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,38.3%每日「坐著」時間超過8小時,70.5%的民眾生活型態總是經常以「坐式」(如聊天、開車、看電視、閱讀、上網等)為主,且有45.7%民眾認為自己的「身體活動量」與疫情前相較現在較少。葉雅馨主任提醒,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,便屬於久坐,已有多項研究證實,易增加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率,造成骨骼傷害、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。

疫情改變生活 配戴口罩為先
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,超過五分之一民眾不滿意因疫情引起的生活變化;最近一個月的情緒狀態前五名,分別為「平靜」(43.9%)、「擔心」(38.1%)、「焦慮」(23.2%)、「緊張」(21.8%)、「驚慌」(9.3%),前五名當中竟有四項是負面情緒,且女性在選擇負面情緒的比例上高於男性。

因疫情影響須調整的日常,覺得最不習慣與不方便的前三名為:「配戴口罩時間長」(35.3%)、「休閒活動選擇減少」(16.1%)、「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」(13.1%);有正向感受的前三名事項,分別是,「與家人/親友相處」(33.5%)、「網路資訊或影音的分享」(31.5%)、「個人應用時間增加」(31.4%)。

身體活動頻繁 久坐罹病風險高

葉雅馨主任同時指出,在從事各種身體活動的頻率上,常從事「坐式生活」(如看電視、閱讀、上網等)者佔70.5%,「輕度身體活動」(如散步、伸展、家務勞動…等)者佔40.2%,「中度身體活動」(如健走、舞蹈…等)者佔16.7%,「強度身體活動」(如跑步、跳繩等)者佔7.3%,從事比例隨著運動強度遞減,從事中強度身體活動的比例男性高於女性,從事輕度活動或坐式生活的比例女性高於男性。

葉雅馨主任提醒,每日坐超過8小時者多於坐8小時內者,民眾防疫期間活動難免受限,需特別注意的是,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,便屬於久坐,已有多項研究證實,易增加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率,造成骨骼傷害、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。

建立新生活 定時起來走

因此建議民眾在防疫期間,甚至疫情趨緩開始建立新生活的同時,妥善利用生活空間、空檔,或像是搭乘交通工具提早一兩站下車,透過走路保持適當、基本的活動量。如果無法外出,也可以透過數位工具(APP、鬧鐘等)定時提醒自己該起來動一動,整理家或是跟著線上遊戲或教學影片鍛鍊身體等方式,讓居家活動多元化,不僅讓生活多些樂趣,也保持身心健康。

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,原始文章連結: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news/article/46059

Exit mobile version